你接下来一天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是什么? 要是你跟我一样,不能立马得出答案,那这本书就值得一读. 标题即主题,很容易抓住这本书的脉络.
前言唠叨
豆瓣链接: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
用主题来作为书名,中心主题非常明确,你一下子就知道作者整本书到底想讲什么.但一句话能说明白的事情愣是用了一本书,这其实很考验写作能力的.一不小心就会写偏.豆瓣也有人注意到这一点了,觉得作者的举的例子很牵强,最后基本是看得云里雾里.
但要是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这其实是可以避免的. 而且你可以试着问问自己,今天我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要是不能立马得出答案,那这本书还是值得一读. 我来给个示范怎么读这本书.
这本书怎么读
首先掌握架构
全书分为三部分:
先破后立,既然书名把中心指出来了,那我们需要时刻记住这个中心点.
- 谎言 指出我们工作上的思维误区(是什么,为什么);
- 真实 告诉我们怎么解决;
- 成就卓越 给出很实用的建议,告诉我们怎么去操作;
全书的观点就一个:一次只做被认为最重要的事. 目录的每一个子标题就是一个小观点,目的是为主题服务.
然后拆读
最快的:注意到每章最后都有作者的建议,掌握架构,阅读每一章的标题,大概知道整本书的内容.看每一章的建议. OK.
也可以这样:在掌握框架之后, 根据子标题,可以利用零碎时间来完成阅读.同时做出摘录. 我采取的是第二种方法.
最后做笔记
最后把笔记,摘录汇总成文, 润色.老实说,你要是认真写一篇读书笔记,写的时间说不定比你看的时间还多. 但比起写作,我相信 而能让你有收获会去时间的书,前面所花费的时间最终都会均摊在你以后的实践中并节约更多的时间.
我的目标:20%的收获
简单来说, 一本书,我不用全部理解全部吸收.
树立一个积极的心态:要是一本书里面有20%的知识我可以吸收到,那买这本书就赚到了.
以前我读书方式是,一页一页翻,试图融入作者的思维方式来思考,这样的无功利性读书实际导致了我的思维模式在高中之后没有多大的增进.
按这本书一开始提到的: 把每一件事看成很重要,只会让你用平庸地方式完成每一件事. 同样的,要是我对每一本书一视同仁,那是糟蹋自己的时间.
这也不是什么新观点,该观点来自 简书 签约作者:六神 的一本书: 让未来现在就来. 这本书有很多干货:观点强悍, 可操作性强悍,还有作者表现观点的方式.强烈大家买来细读!
书摘
前言
作者经历
作者说到了他两次职业生涯的两个关键点以及他做对了什么事:
公司亏损:自己辞去 CEO 职位,专心找能胜任公司关键职位
的14个人;找出14个关键人是我当下最重要的事,其他的事都可以先放在一边
公司盈利能力下降: 改变沟通方式,明确最重要的事情,然后全心全意,用最高优先级去执行.
本周最重要的一项工作是什么? 哪一些工作我完成了,其他工作都会变得简单或者不重要了?
全书KeyPoint:
- 做对事:要哪些是你产品的核心价值,哪些是衍生价值;
- 跟对人:找到能影响你人生的关键人物.
说到更对人,这里又想起了TED TALK三三定律. - 聚焦你的目标:找出目标与行动最紧密的联系一件事,然后把它做到最好.
- 管理好你的精力和时间:每一件事情都做,意味着每一件你都只能做到马马虎虎的程度.
谎言: 纠正你的思维模式
二八定律:不是每一件事情都是重要的
- 建议
- 缩减:注重效率,你每天的工作应该围绕着终极目标而展开
- 极致:不断拷问自己,最重要的是什么,然后把精力集中在上面
- 拒绝:想办法不受干扰,同时为紧急的事情腾出时间.
- 没有”ToDo List”: 划掉清单上的琐碎事情绝不会有助你的成长.
多线程模式只是一种幻觉
这篇文章对这问题的描述会更精彩暗时间
时间对每个人是均等的只是一个错觉…程序员们都知道,任务切换需要耗费许多额外的花销…相比之下,如果只做一件任务,就不会有此损失.这就是为什么专注的人比不专注的人时间利用效率高得多的原因. 任务切换的暗时间看似非常不明显,甚至很多人认为”多任务”是件很好的事情(有时候的确是),但日积月累起来就会发现,消耗在切换上的时间越来越多
如何同时做两件事? 分开处理.
若尝试同时做两件事,结果要么根本做不成,要么两件事都做不好.
同时处理几件事等于同时搞砸几件事.
“日常生活中,我们接触最多的人和事最值得我们重视.如果你只愿意付出一部分关心和零碎的时间,若即若离,那么你失去的不仅仅是时间,还有与他人的联结.” 每当我看到一对情侣用餐,一方努力沟通,而另一方却在桌下玩手机时,我就会想起这段话.
- 建议
- 分心是天性: 注意力发散不是一个问题,问题是你要怎么去看待它
- 时刻问自己:当下我需要完成哪些目标
意志力与高度自律无关
意志力是一种稀缺资源,它经常是随着体力的消耗而下降.
意志力一旦耗尽,我们就自动进入了默认设置.默认设置会决定你的表现水平,而它通常代表平庸. 所以,你 要么保护你的意志力 ,让它去处理更重要的事情,要么提高你整体水平(默认设置) .通常能做到第一点已经很不容易了.
- 建议
- 善用有限资源: 在精力最好的时候处理最重要的事情.
- 注意饮食:人首先是一个精密复杂的机器,你首先要保证机体正常运作.吃好,睡好.这是根本.同时避免在头昏脑涨的时候决策.
- 不要和意志力作对. 你应该根据它的习惯安排你的生活,而不是反其道而行.意志力虽然不是触手可及,但你认真对待它,把它用在重要的事情上,它就是值得你信赖的;
平衡工作和生活是一种幻觉
工作与生活, 需要的是制衡.
要知道, 工作与生活是无法平衡的.想要在在一方取得成果,你需要投入你最稀缺的资源–时间.为当下重要的事情不懈努力的时候, 你自然会打破平衡的状态.在失衡无法避免的情况下,我们只能退一步,期待某一方在偏离太远之前及时把它拉回来.这就是制衡.
- 所谓制衡:
就是在你走得太远之前把你拉回来,使你不至于迷失. 在你呆滞时敲响警钟让你回过神来,毕竟时不我待.- 生活:生活是我们的基本,所有的要素一个都不能少.所以需要短线调整,避免长时间处于失衡状态.
- 工作:对于工作,取舍是常态. 所以我们需要长线调整. 在工作中长期处于失衡的状态是很正常的.长线调整是要确保你专注于最重要的事情.
5. think big 并不是坏事
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
- 如果目标是10,那么就要问自己:我要怎么样达到20.
- 在问自己”接下来我要做什么”之前,先问问自己 “五年后我希望我变成什么样的人”
- 有想法( idea)是不足够的,要去执行(execute).
- 不要害怕失败,你的反思将是你的经验.
真实: 解决问题的方式
先来自于心态的变化: “我目前所处的位置就是我应该达到的地方,我正在做我应该做的事情.”
知道你的目标
提一个好问题
原则
- 大: 问题要大,是因为你要走得远
- 明确: 问题要明确,是因为你当下要能走
提高效率四问
- 我要做的那件最重要的事是什么?(大局观)
- 我现在要做的那件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聚集焦点)
- 做了这件事就会…
- …也使得其他事变得简单或是不必要了.
探索答案
基准 (已知领域)
这是已有的成果: 别人的研究和经验是你寻找答案的最佳出发点. 当前已知且已经达到的成就巅峰,就是你的底线.趋势 (未知领域)
这是个人的可能性: 需要你去探索,去选择.
卓越:给读者的建议
先找到生活的目标 (使用倒推法)
我的长期目标是什么 –> 基于长期目标,我未来五年最重要的一件事是什么? –> 基于5年目标,本年最重要的一件事是什么? –> 基于年目标,本月最重要的一件事是什么? –> 基于月目标,本周最重要一件事是什么? –> 基于周目标,今天最重要的一件事是什么? –> 基于日目标,现在最重要的一件事是什么?
根据你的目标确定优先事务 (记住你的优先事务只能有一件)
要有预留时间段
- 预留空闲时间: 规划时间从规划休息开始. (以后我的团队要超级聪明,我不希望他们埋头工作很长一段时间,快速完成快速离开.)
- 预留做优先事务的时间: 一天有效工作时间4个小时已经了不起了
- 预留做计划的时间: 例如每周留出一小时反思自己的年度目标和月目标(倒推法是否合理,遇到什么问题,能怎么解决)
不惜代价维护预留时间. 只有当自己下定决心说:”我要专注于最重要的那件事,其他任何事情,任何人都不能让我分心”这句话时,预留时间才起作用.
行动,同时跟自己说:一定要做到最好
只有在最重要的工作中做到最好,才会有卓越的效果.不能只接受”还行”这种说法
工作之余,要学习怎么管理好自己的能量
人就像一台精密的仪器. 吃好,多锻炼,睡眠充足.
考察你的环境,确保你周围的人和环境有利于目标实现.
来自年老的自己的建议
- 过你自己的生活,充实一点,别害怕.要活得有目标,永远别轻易放弃…最终你终于可以无悔地说:”很高兴我去做了”,而不是”真希望我当时做了”
- 我们一生有很多方法来衡量自己的生活是否有价值,其中一个就是问问自己是否一生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