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始以为是一本披着马甲的读书笔记,到最后引出的黑暗之心,恍然大悟.前面铺垫的好呀.
作者的创作原则,每一句话都挺有意思的
- 圣经:我是唯一一个逃出来向你报信的人.
- 真相的范围小而明确,但错误却是无边无际
- 每篇好小说都是这个世界的一个谜.
来自知乎专栏
简单整理一下
作品 | 方法 | 评论 |
---|---|---|
三国演义 | 性格 | 性格重于样貌,给读者无尽的想象空间 |
命若琴弦 | 场景 | 每一个相似的场景都不同. |
白象似的群山 | 对话 | 对话不是水,是一座 “除了水上面还有水下面”的冰山 |
百年孤独 | 开头 | 文学最伟大的开头, 一大(枪决)一小(找冰块)事件,交错的时空 |
哈姆莱特 | 性格 | 因为性格走向悲剧的命运 |
一天 | 形式 | 将人的一生用一天来表示 |
赛鸽 | 矛盾 | 让读者也纠结了 |
儿子的玩偶 | 两难 | 双重的两难凸显的是小人物的无奈 |
最后一片叶子 | 视角 | 当局者的视角 |
母亲 | 视角 | 你我他的切换 |
鹰溪桥上 | 视角 | 这是一个有问题的叙事者 |
苦恼 | 视角 | 让读者成为聆听者,最后把苦恼丢给读者 |
十八岁出门远行 | 时间 | 倒序的力量. |
赖索 | 时间 | 花式跳跃 |
将军碑 | 时间 | 内外的两个时空 |
黑洞频率 | 时间 | 关键不是时间为什么扭曲,而是扭曲后发生了什么 |
你们这些回魂尸 | 时间 | 时间的悖论,世界上最可怕的咎由自取 |
变形记 | 规则 | 世界一开始就由我规定好 |
七信使 | 迟滞 | 无可避免的悲剧,一点点把主人公和读者推向深渊 |
小事情 | 蝴蝶效应 | 小事情的蝴蝶效应. |
为什么没有人相信 | 同理心 | 我不相信这故事,但我相信你 |
红玫瑰与白玫瑰 | 写实 | 爱情只是烘托人性的道具 |
倾城之恋 | 写实 | 寂寞(无形)和墙上的绿手印(有形) |
东方快车谋杀案 | 反常 | 摇摆不定的立场,复杂多变的人心 |
三国演义 | 障眼法 | 留给读者去想象事情是怎么发生的 |
金色的别针 | 传说 | 鬼神的存在只是一种可能,信不信由你 |
青番公的故事 | 阅历 | 活久了,人情世故知道多了,做事方式也不一样 |
流动的邮局 | 绕远路 | 信息的传递特别饶了一圈 |
我 | 冲突 | 有时候冲突时不需要言语的 |
神雕侠侣 | 秘密 | 让读者一起来守护这个秘密,不知道什么时候会被拆穿,这是对读者的凌迟 |
那人那山那狗 | 重复 | 相似的情节重复出现 |
漂泊的湖 | 留白 | 知道最多秘密的人不说话 |
巴斯克维尔的猎犬 | 传说 | 是让读者去想象它的恐怖的 |
国境以南 太阳以西 | 因果 | 把弱化的因果,似是而非的因果留给读者 |
竹林中 | 黑暗之心 | 比生死还重要的 |
第三个河岸 | 黑暗之心 | 不可言语的醉 |
孔雀 | 黑暗之心 | 美是用来毁灭的 |
摘录
隐喻
一颗痣因肉体的白
成为一座岛: 我想念
你衣服里波光万顷的海场景
小说初学者常常不自觉就把场景忽略掉,或者仅仅只用「图书馆」或「星巴克」几个字就把场景打发掉(事实上每一间图书馆或星巴克都长得不一样),之所以如此,我大胆猜测那是因为在过往的阅读经验里,他们曾经被人物,被对话,被情节感动过,但就是从来没有被场景感动过
时间
有没有注意到导演利用两个相似物(转动的电风扇和螺旋桨),就把两场不相干的戏流畅的连结起来了,观众甚至没有察觉到时间的流逝.
时间
“推理小说界有句名言「真相的范围极小而明确,错误却是无边无际」.我喜欢把这句话套用在时间上,「现在的范围极小而明确,但过去和未来却是无边无际」.
无边无际的未来容易理解,因为未来还没发生,所以充斥着各种可能性.至于过去,虽然已经发生,但人们常常因为各种理由,而将之扭曲变形,以便捏塑成符合自己需求的记忆”秘密
小说家知道,读者一旦知道了秘密,就会被卷进故事里,陷入”为你欢喜为你忧”,喜怒哀乐无法自拔的情绪里.
规则
所以请记得创作(或虚构)小说的你,拥有至高无上的订制规则的权力,千万别被现实这个可怕的敌人牵着鼻子走,只要你有更重要的话要说,千万别客气,大胆定下你自己的规则吧.但请同时记得,规则定得越早,反驳你的家伙就越少
规则
漫画<火影忍者>里有一个角色叫热血阿凯,他是少年忍者们的老师.阿凯老师不管做什么事(上至战斗,下至猜拳)都喜欢自订规则.什么是自订规则?举例来说,阿凯老师有一次和敌手比赛猜拳时,自订了一个奇怪的规则:「如果猜拳输了,我就绕着村子倒立走五百圈.」
表面上,这个规则完全没什么道理.第一,微不足道的猜拳,居然押上这么巨大的赌注,两者极不相称.第二,规则只用在自己身上,输了要倒立,赢了却没什么好处.
阿凯老师为什么要订这么奇怪,这么不利于自己的奇怪规则呢?他是这么说的:「『自订规则』其实蕴含着下次绝对会打败对手的神秘力量,也就是说利用输了就必须倒立走五百圈的枷锁,”让自己用认真的态度去面对猜拳这种再简单不过的战斗,这就是『自订规则』的优点之一.除此之外,就算输了,也可以藉此进行自我的训练.所以说穿了,『自订规则』其实就是一种极致的双重构造.视角
试想一下,最后谜底揭晓,主角是一名精神病患者,那么读者大概只有有受骗的感觉.正因为主角是一名强烈希望见到妻子最后一面的正常人,所以他的灵魂不知合理,还让读者为之动容.
迟滞
这非常像河水的「迟滞效应」,当上游下起暴雨的时候,下游的人们仍在欢乐的戏水,只有小说家知道大水就要来了,就要带走所有的一切了,至于是早一点好,还是晚一点好,厉害的小说家懂得控制河川的坡度,让悲剧「发生」在最恰当的时刻”
想象力
“用鲜血来装饰尸体实在太老套了,用恐怖的传说来装饰尸体,才能带给读者无边无际的想象.在阅读的世界里,恐怖从来不是看见的,而是想象而来的”
折磨
当故事不再折磨它的读者时,就完完全全失去了魔力.失去魔力的故事,就退化成一则极小而明确的结案报告,纯粹就只是天理昭彰,报应不爽罢了,它将永远无缘变成一部无边无际的文学作品.
故事
日本小说家村上春树<国境之南,太阳之西>为例,小说里提到有一种病叫「西伯利亚歇斯底里」,那是住在西伯利亚的农夫会得的病.独自一人住在西伯利亚的农夫,每天每天耕着田.太阳从东方升起,他就到田里工作,太阳升到头顶,就停下工作吃午饭,太阳沉入西方就回家睡觉.突然有一天,农夫体内的某个东西忽然啪一声断掉死去了.于是他把锄头丢了,着了魔似的,一连好几天不吃不喝,朝着太阳之西走去,最后倒在地上,死了.
黑暗之心:竹林中
扭曲的名誉大于现实的责罚,这正是芥川龙之介小说「竹丛中」没有说出来的关键核心,导演黑泽明看出来了,并且把它表现得淋漓尽致.如果现实感太强的读者无法体会这种扭曲的心理状态的话,可以想一想为什么常常有人会为了流言而自杀.
我常用「竹丛中」这篇小说和学生玩一个叫「黑暗之心」的游戏,如果学生彻头彻尾的认定「活着是王道」,没有什么事比活着更重要的话,那么他大概是不适合从事小说创作的,因为他的心底完完全全没有黑暗之心”
黑暗之心:河的第三岸
作为一个读者,这样的说法或许已经够了,但作为一个创作者,你最好知道的更多,更深入,所以我们必须追问下去:小说为什么叫「第三个河岸」(或「河的第三岸」)?一条河不是只有两岸吗?那个看不见的第三岸究竟在哪里?
黑暗之心:孔雀
杀孔雀是人类所有犯罪企图中最自然的意图.因为那不是撕裂,而是把「美与毁灭」肉感地结合….从现实的逻辑来看,选项一或选项二都说得通,但从文学的角度来看,这两个选项都会把<孔雀>推向不入流的小说.唯有选项三,这个乍看像废话,无厘头的答案,才能把<孔雀>推向文学艺术的圣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