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书)不正常人类研究所


最近看到我之前整理的黑暗三人格访问量很高.假设我的读者是有这方面的"精神😝偏好",所以有了这本书的笔记.书不厚,230页不到,推荐买一本看看.这篇文章当做是速查手册存在

豆瓣链接

我没有刻意向任何人推荐过我的博客, 初衷是希望可以通过搜索引擎自然来到这里.我发现大部分访客是通过 黑暗三人格 文章来的,我只能说我的读者跟我是有一定的偏好的. 研究心理的人,或许是意识到自己的某些不完整,希望通过搜集已有的资料来了解自己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人格障碍不是病,精神治疗现在也无法有一个完整的体系,就像玄学一样.医生给你开的药,针对的是当你因为人格障碍表现出的抑郁,失眠,焦虑等.药物缓解了这些症状,但这些仅仅是缓解.

问题的根源在人格,在自己的心理上. 我有一个得过抑郁症的朋友这样跟我说的:”有一段时间每天吃药,整个人就像傻子一样.有一天意识到自己不能这样下去,就开始跑步,用跑步当做自己情绪宣泄的出口.之后也把药都扔了”.

人本身的求生欲望加上他强悍的性格促使他能有勇气面对自己的问题.** 对每一个病患,要是可以找到让他们重拾信心的方法,或许就已经是迈出一大步了.** .

作者相信我们大部分的心理障碍是来来自于童年经历.这是我阅读后最大的感受.而这本书区别于其他心理治疗书籍在于:不仅仅是给每一个人格障碍下定义.(很多这样的书籍一不小心就变成冗长的教科书). 作者希望当我们意识到自己的人格障碍倾向时,可以尝试自己治疗; 同时也给了我们跟不同人格的人相处的建议.

人格障碍往往真的不是病,是周围人看待异常的目光导致病人雪上加霜.他们人格障碍也不一定是有害他人的,在稍微有倾向的人甚至可以尝试”修复自己”.

正文

书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 概括性介绍”不正常人类”普遍的特征. 我们人其实都”有点不正常”,但大部分人还是”没有那么不正常”.

第二部分: 十种人格的表现以及应对策略

“不正常人类” 喜欢干的事情

人格障碍, 一言蔽之: 过激的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给家庭或者社会带来负面影响.

人格障碍来源于人们心中的痛苦,是适应策略的产物.

每个人的行为模式各不相同,只要不过分,那就是人的个性与性格.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倾向,而且这些倾向是没有好坏之分的…如果你的倾向还没到达病态的程度,却很符合某种人格障碍的特征,那就更应该充分了解自身的特性.如此一来,你才能预测出自己可能踏入的陷阱,或者容易出问题的状况.

判断一个人有没有人格障碍,就是这个人或者他周围的人有没有因为这类偏激的思维方式或行为方式收到负面影响.

“不正常人类” 的两个共性特征:

  • 特别重视自己;

  • 容易受伤

这两大特征在社会关系中衍生出的共性是:人格障碍者无法构筑起对等且相互信赖的人机关系. 于是他们无法爱人,或者被爱,更无法信赖别人.每一个人格障碍者都存在不会爱的问题:掏心掏肺的爱,贪婪的爱,强加于别人的爱,试探的爱,爱无能的爱…

人格障碍者都有安全感缺失的问题.为了满足自己的”被认可欲”,他们发展处各种独特且违常的行为模式.这些行为模式都是他们为了生存开发出来的,具有独特魅力,但也拥有危险的一面…无论是普通人的人格倾向,还是严重的人格障碍,”只出现一种”的情况反而少见.大多数人都是兼具两三种倾向.

边缘型: 在两个极端之间游走,没有中间状态.(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

特点

“边缘性人格”跟”抑郁症” 的病症很相似,认为世界的无意义性,认为自己毫无价值,但”抑郁症病人”的症状是持续性的, “边缘型人格”是间歇性.

边缘性人格都怀有”强烈的自我否定感”,他们在生死之间不断犹豫,有一种激烈的自我破坏冲动,试图抹去自己存在的痕迹.

畏惧被人抛弃,这样的状态导致他们内心空虚,心情也容易低落.

为了分散自己注意力,常常会追求新的”刺激源”(恋爱,性爱,毒品,自残,小偷小摸).

边缘性人格女性居多,女性的发病率几乎是男性的3倍.

童年

在孩子需要关爱与保护的时期父母没有给予,导致他们”没有完全独立” .父母可能经常吵架,或者只是给予孩子各种代替品,或者孩子只是父母”愿望与期许”的承载体.

举例:

移魂女郎

Winona Ryder

跟边缘性人格交往的方式: 以不变应万变

  • 有自己待人方式: 边缘性人格心情变化极大,上一秒你是他眼中的apple,下一秒说不定就是dogshit. 我们不能陷入他的节奏.

  • 冷静: 对事不对人, 用你的理智抵消患者的情绪.

  • 持续的态度: 扪心自问,可以用相同的态度跟他打5年,甚至10年的交道么? 你是不是在同情人家? 你的关心是不是为了满足自己额虚荣心? 如果是,你最后一定会伤透了他的心.

  • 跟他们明确自己的底线:边缘性人格,你越是满足他们的渴望,这种渴望也是强烈,贪婪.要意识到我们不可能一直帮他们.对你认为不对的事情,明确提出,希望他们答应不再做出类似行为

边缘性人格自救的方式:

  • 下定决心,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问题,而不是依赖别人

  • 事情发展往往不会是两个极端: “非黑即白” 之间往往存在着大量可供选择的灰色地带

  • 细水长流才是真: 爱你的人对你一次否定不意味着失去全部,长期关系是要双方一起不断经营的.

  • 学习感恩周围的人.

能改变自己的人, 只有我们自己. 当一个人下定决心,坦诚接受痛苦的时候,他才会有所改观.他才会意识到”改变的力量,就存在与我的内心深处”

自恋型: 来吧赞美我吧(Narcissistic Personality Disorder)

特点

  • 对”批评”没有抵抗力, 对批评充耳不闻,大发雷霆,宁死不承认自己的错误.

  • 有过剩的自信与自尊,但在现实生活却十分依赖周围人的照料.

  • 缺乏同情心,又有压榨剥削的倾向.

有自恋型倾向的人,都会给你留下富有魅力的第一印象,而且在与他们打交道过程中,人们会逐渐发现他们非常自说自话,他们性情中粗野的部分也会组件暴露出来,叫人大吃一惊,大失所望…自恋型人,追求的要么是对他们奉上溢美之词的群众,要么是替他们善后的以来对象…人际交往中,这种人一旦认定对方失去利用价值或者”不再听话”,双方的关系就会截然而至.

ps: 反社会型人格也压榨别人,但会更露骨.自恋型人格是看似优雅,实际内心对他人毫不在意.自恋型人缺乏对他人的同情心,会因为一时冲动做出犯罪行为或者因为挫折转变成反社会人格.

自恋型人格障碍患者,普遍男性多于女性.

边缘性人格障碍患者在自我否定的泥沼中苦苦挣扎,而自恋型人格障碍患者则洋溢着自信,做着成功者的美梦.

童年

  • 父母阴晴不定:时而溺爱,时而缺爱.

  • 或者小时候成长在周围人的关爱之中,突然有一天,养育他们的人去世了,或是天各一方.

  • 出身卑贱,却拥有与出身不相符的傲人才华与能力

    有自恋型人格倾向的人所表现的傲慢自大,以及不容妥协的心态,在创造领域极为重要.正因为他们有极其夸张的自信,才能取得无人能及的成功…但傲慢的代价,是毕生的孤独.

举例:

萨尔瓦多·达利 Salvador Dali

可可 香奈儿 CocoChanel

跟自恋型人交往的方式:

  1. 保证自己站在自恋者的”阳面”

他们太阴晴不定,翻脸比翻书还快.建议用对待君王或者百年难得一遇的天才一般的态度去对待他们…于是你会成为一面赞赏的镜子,能反射出他最美好的一面,久而久之,你的话会拥有特别的分量.即使你说了违背他意愿的话,他不至于立马发火,还会倾听你的意见.

  1. 刺激他们的焦虑,嫉妒以及功名心. 不要试图跟他们讲道理,自恋倾向的人特别胆小,又小心眼,但又争强好胜.所以我们可以不动声色提醒他们”如果你不这样做会产生什么样的弊端”.

自救的方式

  1. 虚心请教

自恋型人格最不擅长的就是”谦虚请教”,要意识到,即便是那些看起来毫无价值的事物,也有值得我们学习的闪光点.

  1. 你需要一个出色的”经纪人”当后盾.

自恋型人格障碍不擅长处理现实生活的问题,他们人机交往能力极差,需要一个杰出的管理者互补.退一步讲,在工作伙伴或者人生伴侣上,不要选择可能成为竞争对手的人当你的长期相处对象,因为自恋的人很喜欢选择另一个自恋的人.
两个有自恋倾向的人相爱,只有有两种结果,一种是其中一个人放弃对自恋的追求,转变成”奉献者”,要么就是执着追求对方的爱恋,最后以其中一方的破灭告终…

  1. 团队合作

自恋型人格障碍不擅长与他人”齐心协力”,在群体容易表现孤立自闭.所以可以尝试参加团队型的体育运动.
(不过自恋型人格往往会逃避这样的机会,他们更喜欢单打独斗的竞技运动,或者能自娱自乐的活动.)

表演型:世界应该为我倾倒(Histrionic Persoality Disorder)

特点

  • 希望获得注意力: 与自恋型期待的赞赏不一样,表演型需要的是别人的注意力.为此他们甚至愿意贬低自己,或是伤害自己.

  • 他们深爱的并不是真正的自己,而是活在空想中的自己.当面具被撕下,极易变得冲动.

  • 表演型人格说谎的目的不是想欺骗对方,而是享受谎言所带来的反应.反社会型人格的欺骗是为了获取不当利益.表演型人格知识为了让旁人惊讶,引起别人的关注与关心.

童年

童年怀揣着对母亲关爱的渴望,却与母亲的关系存在问题.

马龙白兰度 Brando

查理·卓别林 Charles Chaplin

卓别林儿时便掌握了魅惑人心的技巧.他通过演技,巧妙地刺激了观众们的伤痛,操纵了他们的心.然而,他的演技正来源于悲惨而又残酷的身世.

表演型人格占据了总人口的2%~3%.

表演型人格交往的方式:

  1. 不要强行扯下他们的面具: 时刻牢记”这个人可能在说谎”,但要冷静,他们说谎不过是为了旁人的关爱和注意.耐心得与病人打交道. 关注谎言背后的寂寞而非谎言本身.

  2. 表演型人格出现生理症状的频率极高. 但医院检查有找不出原因.治疗的第一步是让他们好好休息.(让他们卧床休息一天,或者限制病人的行动); 对于反复症状,鼓励他们尝试自己解决,让他们为此找到自信.

自救的方式

  1. 与自己对话: 表演型人格太过于关注别人而忽略了自己内心的感受,所以,多跟自己交流.

  2. 小确幸: 表演型人格喜欢不断刺激,追求大事业.可以有意识地培养自己,让自己更珍惜周围的小事物.

  3. 找个有内涵,靠得住的伴侣: 能包容你的性格,喜欢的不能是戴着面具光亮的你.

反社会型:一个人活着也是不错的选择(affectionless personality disorder)

特点

  • 对他人的冷酷压榨.

偏执型患者不敢相信他人,却又渴望相信他人,内心充满了纠结.而反社会人格,早已舍弃了”相信”.

他们生活在普通民众价值观的对立面,不相信婚姻与爱情,就算结婚,也是”心血来潮”,或只是有利用价值.

  • 蔑视. 仇视社会规范与常识,认为自己的强大价值加载此.一旦打破禁忌,就会一而再再而三尝试.

童年

  1. 小时候别虐待或欺负,收到了不公平对待,日积月累,便养成了不信任他人的习惯.

  2. 小时候, 从对父亲的崇拜演变成对父亲失望与反抗. 青春期少男少女都会经历对父亲的失望与反抗,但反社会人格在青春期后仍然没有解决这个问题,对父亲的反抗背后,暗藏对父亲的爱,以及对父亲权威认可的渴望.

男性居多.男性患病率3%,女性1%.

与反社会人格交往的方式:

最大的建议: 逃. 遇到谁也别遇到这种人.

  1. 其实他们没有想象的那么强. 反社会人格”常常被人否定”,你要是一开始不相信他们,他们一定会怀疑你.所以对他们不要”先入为主”,要客观.

  2. 避免被他们激怒: 他们很擅长挑衅,但更多是一种测试,对挑衅反应过度的,是这类病患轻蔑的对象.

  3. 让他们体验”生命无常”.

反社会人格改变往往会因为: 有被他人接纳,认可的体验; 无常观,来自熟人的死亡.

自救的方式

假如有一天你内心有了一丝的善意.

  1. 既然好斗,就找个能战斗的合法职业.

宫本武藏就是一个将反社会型人格倾向升华至剑道的人

  1. 找到人生挚爱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患者一旦避遁人生挚爱’或是有了孩子’看着 孩子一天天长大’他们便会对”反社会型,’的生活方式产生疑问

偏执型: 全世界都是坏人(paranoid personality disorder)

特点

  • 渴望信任又害怕背叛

非常固执,容易受伤.一旦对某个人打开心扉,就会夸大对方在自己心目中的形象.然而,单方面的热情总免不了失望.

  • 对个人隐私和身世问题十分敏感.

对他人简单的提问也会产生疑心

  • 常见于管理层

在欠缺监督功能的集团,这种人平步青云的概率非常高.问题是,这样的上司工作重心不再是提高效率或改革,而是防御.

童年

偏执型人格障碍的根源,是对父爱的渴望.

俄狄浦斯情结

占据普通人口的0.5%~2%,常见于国家的独裁者,或者独裁企业的高管.

跟偏执型人格交往的方式:

  1. 保持距离. 你跟他走得太近才有可能被伤害.

刚认识的时候,他是一个精力充沛,能积极帮你解决问题的好朋友.一旦你们的利益发生冲突,你就要面临一个可怕的对手.

要是你面对的是一群偏执型人格,躲…

  1. 沉默,保持中立,避免跟他们发生冲突: 他们会让你在他身上占到的便宜加倍吐出来.你将面对无休止的麻烦(例如没完没了的官司).能与这些人对抗的,只有国家权力.

也不要一时激动跑去劝诫这些人,如果你在他心中不是完全中立的第三者,或者是对他性情了如指掌的人,贸然劝诫没有好结果.

  1. 老老实实低声下气请求原谅.偏执型人格障碍对表现出恭顺的人特别宽宏大量.

自救的方式

  1. 根源在于”无法相信别人”,他们总试图用力量让别人就范.建议偶尔听听被人的想法.

人心是无法支配的,不用总试图用力量和”大道理”去压制别人,而是要倾耳倾听他人的意见,尊重他人的想法.

  1. 疑心重,但这也说明这类人是可以敏锐察觉到他人的情感,在一些行业是及其有利的.

这类人非常擅长交涉或政治交易.因为他们不仅能理解他人的情感,还能预测出对方的反应与战术·派他们去与人交涉能达到 下神奇的效果:他们总能巧妙地操纵人心.这类人成为律师或是成为政府官员,企业高层或政治家等参谋类工作,便能崭露头角…偏执型人格常常有”反权力”倾向,但对权力也十分向往.他们一旦掌握权力,会比原先的政权更独裁…他们可能叛逆,但忠诚度却很高

  1. 大度一点,心态比胜负更重要

偏执型人格厌恶失败,自尊心不允许被伤害,也不会轻易让步.但凡事讲究一个度,原谅他人的勇气,比取胜更重要.

分裂型:他们只是没活在地球上(schizoid personality disorder)

特点

  • 超越常识: 奇特而又独特的思维与直觉,使他们活在想象的世界.

喜欢超然的事物,常常会有不合逻辑的想法,相比于阿斯伯格综合病症,分裂型人格更”唯心”

  • 我行我素

跟分裂型人格交往的方式:

  1. 按他的步调来即可

他们本来就不擅长处理日常世界的种种事务,让他们去做他们做不到的事,无法引导出他们的能力.

  1. 找一个能帮他们处理日常事务的人吧.

要是能成为这类人格与现实世界的桥梁,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自救的方式

  1. 体验现实感
    可以培养出一个更贴近现实生活的兴趣爱好,如此来把握好现实与精神世界的平衡.园艺,厨艺,宠物或者需要强大心理素质的体育运动都是不错的选择.

  2. 偶尔问一下周围人的感受. 因为大部分时间他人的想法是被你忽略的

  3. 觉得自己快不行了,那就换一个活法.

例如夏目漱石用第三者视角来写作,让自己的精神世界在现实世界找出宣泄的出口.

闭门不出也是一个好方法: 与外界保持最低限度联系,对他们来说是防止精神崩溃的有效方法.

类分裂型: 匮乏的社交圈,丰富的内心世界(schizoid personality disorder)

特点

  • 孤独: 无意与人接触. 与回避型,自恋型不同,避免与人接触是他们主动选择的.

天生的单生主义者.在他们看来,保护好自己的小世界,比找配偶更重要.虽然沉默,思维却很活跃,富有宗教方面的灵性与艺术方面的共性.

  • 朴素: 与分裂型人格一样,不讲究穿着打扮,品位和兴趣爱好却十分入流.

  • 恒常性: 如修道士一般,他们世界的每一天都是一样的.是一个和平主义者,在没有复杂的人际关系中更能发挥出自身的能力.

跟类分裂人格交往的方式:

  1. 耐心再耐心

不要轻易入侵他们的孤独领域,耐心地与他们建立关系.要是你的男/女朋友是这类人,更要小心,一旦你粘的太紧,甚至太过依赖,他们会感到有巨大压力甚至厌烦.

  1. 保持好距离
    如果这类人的伴侣与他们拥有同样的兴趣爱好’相互之间又能保持恰到好处的距离,那么他们便能相守一生.这样的关系更接近 于兴致相投的朋友’或是通力合作的队友,而非普通的男女关系

习惯性沉默不代表他们没有意见,其实他们也有坚定的意见与信念,在这方面他们甚至是到了”洁癖”的地步.他们崇尚孤独,不擅长团体工作.

自救的方式:普通人真拿你没办法

  • 不要硬着头皮让自己去社交,真的没必要.只要有几个谈得来的朋友就好了.类分裂的人若是追逐于世俗的成功,只会他们生活在痛苦之中.了解自身的特性,选择最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与职业,享受生活,享受工作才是成功的关键

  • 没必要否定自己的天性,更不需要逼自己去改变.

回避型: 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Avoidant Personality Disorder)

特点

  • 极度畏惧失败与受伤:消极, 没自信,害怕尝试,会不断否定自己.

人群中患病率0.5%~1%.

  • 习惯性回避深层次人际关系: 很少主动交朋友,对别人示好和离去都不会采取太大行动.他们内心想但因缺乏自信而裹足不前.

童年

有一个或多个的表现特突出的兄弟姐妹,使得自己产生自卑.

父母从小揠苗助长,不顾孩子的意愿.尤其当自己的父亲十分伟大而自己特平凡时,更会加剧他们内心的煎熬.

跟回避型人格交往的方式:

大的原则是改变视角:”让病人做他想做的事”. 要是没做成,那就换个方向,再动动脑筋.从容的心态,才是帮助病人克服回避型人格障碍的良药.

  1. 鼓励他们,让他们意识到他们是有能力把事情做好.

  2. 如果还是孩子,那就应该尊重孩子的想法,而不是以父母的想法为重.决定需要让他们自己作出

  3. 给他们点时间,不要给他们压力,他们是会尝试走出来的.

回避型人格也会宅在家里,但跟类分裂人格是不一样的.前者更多是因为害怕.

自救的方式

  1. 意识到其实失败没什么可怕的

  2. 生存需要: 其实不少回避型人格障碍患者在失去保护伞之后采取了行动,所以尝试走出你的保护伞.

依赖型:我的人生交给你了(dependent personality disorder)

特点

  • 放弃自主性,把决定权给予他人: 带来的是害怕一个人,会抑制自己的主张,会不断迁就他人.

依赖性人格表现形式有两种,一种是:婴儿型. 一种是奉献型.前者就像一个婴儿凡事依赖,后者则是会找到一个对象对其无私奉献,要是误入歧途,容易酿成悲剧.

  • 即使受到了不公平待遇,也不会主动终结一段关系.

  • 判断力弱,特别容易受环境的影响.

童年

对父母太过于忠实的孩子,会发展成强迫型人格障碍;被父母压垮的,会发展成回避型人格障碍;太过依赖父母的,则成了依赖型人格.

跟依赖性人格交往的方式:

  1. 不要搭理他们,下一次他们就有自己的判断了

  2. 体贴和帮助,对他们百害无一利

  3. 他们要正确答案,急死他们.就不告诉

  4. 试着多征求他们的意见,训练他们做决定的能力

自救的方式

依赖型人格障碍患者的走向自力更生,需要对抗焦虑,负罪感,丧失感.这离不开巨大的勇气.

  1. 尝试说”不”

  2. 你不说出自己的感受,别人是不会懂的–说出你的想法.

  3. 利用自己这个特性,找一个服务行业的工作.同时避免被坏人利用.这未尝不是一个好办法.

强迫型:对自己严格要求的人才是完美的.(Obsessive-Compulsive Personality)

特点

最不像一个”人格障碍的人格障碍”

  • 做事一板一眼,以责任与义务为重,工作特勤奋.

  • 闲不下来: 不会休息,放松,不知道什么是享乐.

当他们身处”努力了却没有回报”的状态时,会感觉到无尽的压力,备受煎熬…这样类型的人,十分适合稳定的环境,但一旦大环境剧烈变化,他们会因为不懂得随机应变而陷入被动的境地.

  • 对自己严格,还要求他人跟他一样严格.

  • 字典里没有”断舍离”: 他们不擅长”扔”,什么都保留.所以在一段关系中也不会是主动提出分手的一方.(敲黑板了,这类人是能白头偕老的,除非你自己都烦他了)

童年

跟强迫型人格交往的方式:

  1. 他有他的规则,你有你的底线: 不要改变他们,尝试迁就.明确责任的范围与各自的职责.(这样的人你是能相信他可以把他分内事做好的)

  2. 可以尝试向他提供多样的视角,让他们知道,解决问题的不只有一条路径

  3. 有这样的伴侣,教育孩子的时候要把握一个度,避免太过严厉

自救的方式

  1. 该休息就休息.

  2. 你不是救世主,少了你地球照样转.

  3. 你认为适合自己的标准,对别人不一定适用,尝试宽容.

最后再唠叨一下

说爱情伟大是有原因的,大多数的病症会因为合适的另一半痊愈.为什么呢? 或许我们人本来就是孤零零诞生于这个世界上,另一半是让你看到了更大的世界.大部分人都有人格障碍,还不止一种,但没什么,因为不止你一个有这些毛病,总会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的.

欢迎用Dogecoin支持我不断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