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蒂芬金的 四季奇谈 ; 沈从文的 边城; 洛克菲勒留给儿子的38封信 ; 成功,动机与目标 ; 最好的告别
- Different Season
- 边城
- 洛克菲勒留给儿子的38 封信
- 成功,动机与目标
- 最好的告别
Different Season
电影:春 肖申克的救赎 The Shawshank Redemption (1994)
电影:夏 纳粹追凶 Apt Pupil (1998)
电影:秋 伴我同行 Stand by Me (1986)
这本书按四季分为4个不同的故事. 春天的希望–肖申克的救赎 或许是最有名的部分. 个人读完, 夏日奇谈–纳粹高徒 给了我很大的惊喜, 描写了我们心中的恶魔是如何一步步被唤醒. 感触最深的是暮冬重生–呼吸呼吸,也是恐怖感最重的一篇.
故事本身才是主角, 而不是说故事的人.
先生, 这里总是有更多的故事.
春天的希望: 肖申克的救赎
电影太有名了,所以这里说说小说和电影的区别: 电影更具戏剧性,很多条线最后自然地汇集在一起. 你可以看到自由, 恒心,一个人的成长, 友谊. 而小说主题比较单一.作者在小说中,不断强调的是: 困境中还能抱有希望是一件好事.
知道Andy 不是凶手的小混混,在电影里是因为坚持说出真相被杀,小说其实是被贿赂转移到其他监狱.( 小说这种更自然吧 )
Andy 逃出监狱之后钱的来源:电影是黑掉了监狱长的账款,小说用的是他进监狱前托管给好友的钱. (电影给了我们善恶有报的震撼,但小说真实性在于,坏人还是正常生活着)
在监狱里面,Andy没想到他会在肖申克那么长一段时间,他也不确定. 甚至有一段时间犹豫是否要从监狱中出去(隧道早几年就挖好了)
只要还留在监狱,他就还能抱有希望,认为他在监狱外的钱还存在着,而不是出去之后一场空.
即便是在最后,他留给Redd 的信,他也不确定nedd 是否有朝一日会出狱,也不确定他会到他们约定的地方看到留给他的信,只是他对此也抱着希望.
他很有耐心,不断提出请求.他除了时间之外一无所有.
假设有间屋子里满是稀有的名画古董,在假设屋主听说飓风即将来袭. 他可能会有两种反应. 其实当人们陷入困境的时候,反应只有两种: 第一种人总是怀抱着最乐观的期望,认为飓风或许会转向, 老天爷不会让该死的飓风摧毁这些世间仅存的艺术品,万一飓风真的来了,反正东西也买过保险.另一种人认定飓风一定会来, 他的屋子绝对会遭殃.即使气象局说飓风转向了,这个家伙仍然认定飓风会回过头来摧毁他的房子.因此他做了最坏的打算,因为他知道只要为最坏的结果预先准备,就可以始终抱着乐观的态度. 换作是我,在所有事情都这么不确定的情况下,我早就疯了,但安迪却继续赌下去.
记住,” 希望” 是个好东西,也许是世间最好的东西,好东西永远不会消逝的. 我希望这封信会找到你,而且找到你的时候,你过得很好.
夏日纳粹:
这我阅读中感觉的惊喜的一章.小恶魔和老恶魔的故事.
我甚至为这样的故事构想了一个充满戏剧性的场景:
** 老人和小恶魔在一片空白的场景上, 他们各自在一边,一个抛球,一个接球. 一开始占据主动性的当然是小恶魔,老人动作迟缓,反应不灵敏只能接受被戏弄. 小恶魔一开始是没有獠牙的,他这样做这是觉得有趣.游戏持续着,小孩会发现手中的球越来越沉重,在一个时间点,老人的神态也慢慢转变,服饰也是.老人心中的恶魔被唤醒,他开始占据主动性,每一次回击小恶魔,小恶魔就会发现球已经沉重到快要伤害到他自己,可怕的是,他已经离不开这场游戏.于是乎,小恶魔在愤怒中长出了自己的獠牙,两个人继续相互伤害着,快乐着,最后一起走向毁灭.**
我们心中沉睡着恶魔的,不管是多么善良的人.这是恐怖的地方. 这也是我为什么会觉得这一章节”让我感到惊喜”
不在纯真的秋天:尸体
小时候一起玩耍的小伙伴们,慢慢的就走丢了,而且竟然没有意识到.
暮冬重生 呼吸呼吸
一个故事嵌套着另一个故事,外面是说故事的人,里面是故事本身.引用说故事的人的话: ** 这是关于意志力的神奇… 极其恐怖,黑暗的力量. **
这里我就不剧透了,大家可以留意故事的女主人公, 她在分娩前一段时间,已经意识到不详,最后一次跟医生的告别,如此正式,仿佛她已经见到了她的未来.最后的一个场景更是在作者的笔下,显得** 生命的伟大和一种执着到恐怖的毅力 ** . 在作者的笔下, 你可以看到人物中仿佛注定的命运, 但整篇你却找不到这种宿命感是什么. 最后也没说. 这是一个很温暖的故事呀,却又显得很无奈.
章节的标题,”呼吸,呼吸”, 生命是可以很执着的
边城
全书篇幅适中,你要是已经对公众号的白水文章感觉到腻烦(每个人都试图向你灌输他们的观点),不妨试试看,读读这本书,作者试图用文字向你勾勒一种美,文字的美感,可能已经消逝的人文,一个水灵灵的女孩,一段故事…
这是翠翠出场时的描写. 小兽物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比喻.喜欢的女生,不一定要比喻成花,也可以像作者一样.
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一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和山头黄麂一样……
故事的结尾是:
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论折磨读者的方式.
洛克菲勒留给儿子的38 封信
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的书籍.所以没必要一次性读完.
第1封信,起点不决定终点
我坚信,我们的命运由我们自己的行动决定,而绝对不是由我们的出身决定
第7封信, 为前途抵押
儿子,诚实是一种方法,一种策略.因为我支付诚实,所以我赢得了银行家乃至更多人的信任,也因此渡过了一道道难关,踏上了快速的成功之路.
对一些人,善良是一种选择,对一些人,诚实是一种策略.再谈到这一段,真是感慨.
第9封信,你只能相信自己
事实上,我渴望友谊,真诚,善良和一切能滋润我心灵的美好情感.我也相信它们一定存在… 我只有在对自己有利无害的情况下,才表现自己的感情;我可以让对手教导我,但我永远不教导对手,无论我对那件事了解有多深… 我有自己的真理,只对自己负责.
第11封信,忍耐是一种策略
如果忍耐能化解不该发生的冲突,这样的忍耐永远是值得的.
成功,动机与目标
知道自己是进攻型还是保守型
这两种类型会在不同程度上塑造你看待世界的方式
对于目标, 进攻型目标会让你越挫越勇, 你这时候更关注的是成功率. 保守型则相反, 你看重的是它的确定性.
我们要有策略的选择
这本书这周读到第五章. 至少让我意识到我自己的问题,同时我可以尝试着先用书中的理论看待我生活的事情.
最好的告别
有没有想过自己老的时候会是怎么样的? 已经不在最佳赚钱年纪的阶段.你跟你父母现在的隔阂,难保你不会在年老的时候经历一次?虽然角色会发生变化.
问题:
- 你真的能接受变老这件事?
- 你真的认为自己会变老吗?
有一段话触动很大: 我们如何使用时间可能取决于我们觉得自己还有多少时间. 当意识到生命即将走到终途, 我们的目标,将会被极大被影响. 这叫做: 社会情绪选择理论(socioemotional selectivity theory)
当你 年轻,身体健康的时候,你相信自己会长生不老,从不担心失去自己的任何能力,周围的一切都在提示你” 一切皆有可能”.你愿意延迟享受,比方说,花几年的时间,为更明媚的未来获取技能和资源.你努力吸收更多的知识和更大的信息流,扩大自己的朋友圈和关系网,而不是和妈妈黏在一起.当未来以几十年计算( 对人类而言这几乎就等于永远)的时候,你最想要的是马斯洛金字塔顶端的那些东西– 成就,创造力以及” 自我实现” 的那些特质.但随着你的视野收缩,当你开始觉得未来是有限的,不确定的时候,你的关注点开始转向 此时此地,放在了日常生活的愉悦和最亲近的人身上.
每个年纪阶段,其实我们要面对的其实是一样的
厌倦感,孤独感,无助感.
或许解决方式一直就在你面前
针对厌倦感,生物会体现出自发性;针对孤独感,生物能提供陪伴;针对无助感,生物会提供照顾其他生命的机会…我们都在追求一个超出我们自身的理由.这是人类的一种内在需求.这个理由可大(家庭,国家,原则)可小(一项建筑工程,照顾一个宠物).重要的是,在给这个理由赋予价值,将其视为值得为之牺牲之物的同时,我们赋予自己的生命以意义…这在马斯洛高层建筑上,人们有一种看见和帮助别人实现潜力的超越性愿望.
自主的价值…在于它所产生的责任:自主使得我们每个人负责根据某种连贯的独特的个性感,信念感和兴趣,塑造自己的生活.它允许我们过自己的生活,而不是被生活所驱使,这样,我们每个人都能够在权利框架允许的范围内,成为他塑造的那个自己. – Ronald Dworkin 在1986年关于自主性的文章
子女和父母的视角也是很不一样:
辅助生活机构不是为老年人修建的,而是为他们的子女. 实际上,决定老年人住在哪里的是子女,这从养老院的销售方式就看得出来.
对于我们自己,我们想要的是自主权,而对于我们爱的人,我们要的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