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书)随机漫步的傻瓜


从里面提到的两个投资策略说起

吐槽一下,这书的中文翻译实在太糟糕了

豆瓣链接

两个投资策略

其实这两个策略是我自己虚拟出来的,我现在看书,作者的思想我都当作是策略(应对-选择)

防卫式投资

做法上目标就是尽可能避开稀有事件,例如将鸡蛋放在多个篮子里.

我在美股市实际操作的一个做法就是, 利用标普指数和美债长期的负相关性,两边投资进行对冲,但遇到今年美国疫情,货币流动性直接出现问题(超肥黑天鹅),结果就是债股双杀.

危机猎人

危机猎人试图从稀有事件中获利,这种事情不经常发生,因此一旦发生,报偿会很客观.

  • 试着让自己不要经常赚钱,而且尽可能不赚钱. 危机猎人相信稀有事件在市场上的价格是被低估的,而且事件越稀有,价格被低估的程度越严重.
  • 危机猎人可能经常赔钱,但金额都不大.他们很少赚钱,但一赚就是一大笔,

我觉得这个策略跟巴菲特的长期持有一样反人性,你来炒股,你的目标竟然是大部分事件不赚钱,甚至是小亏.

其实指导思想是: 如果失败的代价过于沉重,难以承受,那么这件事情成功概率多高根本无关紧要.这也是全书的核心思想.当你在下 “赌注” 的时候,一定要知道奖惩. 有些失败代价太高的,你压根就不应该参与.

一些有意思的观念

远离新闻媒体,尤其是当你的决策处于不确定的时候.
- 每天轰炸我们大量的 “紧急” 新闻, 基本全都是噪声.

跟炒股有意思的说法

  • 我仿真了在不同的市场情况下, “白痴牛” “冲动熊” “申慎型” 交易员的行为,并探讨短期和长期内他们的存活能力. 我的模式显示几乎没有人最后能赚到钱,但有一个例外:交易期权的一些人拥有惊人的持久力,因为他们可以购买保险对冲,以防炸毁. 他们能一觉睡到天亮,因为他们知道,如果事业生涯受到威胁,不可能是一日造成的结果.

  • 但我现在很高兴见到这样的事情,乐于看到那么多白痴决策者在浏览报纸之后,在投资时出现过度反应的行为.换句话说,我现在把别人看这些东西的现象当成是一种保险,因为有了那么多不懂随机性的笨蛋,才可以保障我继续待在期权交易这个有趣的行业中

林迪效应

林迪效应: 對於一些不會自然消亡的東西,比如一種技術,一個想法,它們的預期壽命和它們目前已經存在的時間成正比.即它每多生存一段時間,它的剩餘預期壽命就會增加一點.

例如, 一些经典的歌, 李叔同的送别,不会像其他流行歌一样,它已经生存了60多年,我们有理由相信它能再生存60多年.

在本书中,作者是这样描述这个现象的:

我利用蒙特·卡罗方法,仿真不同的交易员族群,在不同的体制(和历史体制很像)下的表现,发现选择年纪大的交易员占有明显的优势.这些交易员的甄选标准在于他们从事这一行的年数,而不是操作得是否成功,最主要的条件是他们没有炸毁,存活了下来.说来奇妙,能够生存下去的是最老的人,因为年纪越大,经历的稀有事件越多,而且有更大的抵抗力.

这对我们的启示之一是: 在职场,苟活是一个不错的策略.(狗头滑稽)

不要太快接受新事物

时间尺度: 假设你一年投资的报酬率是15%, 波动性是10% 也就是说,一年下来,你赚钱的概率是93%,当从一个比较窄的时间来看,任何一秒能赚到钱的概率只有50.02%. 要是你一天观察8个小时,一天下来你会有241分钟心情愉悦(赚钱),239分钟心情不愉悦(亏钱), 而且因为我们对损失的厌恶,一天下来你的情绪是负面的.

在很短的时间尺度内,我们观察到的是投资组合的变异性(variability),而不是报酬率.我必须承认,我也有这种情绪上的缺陷.但我的应对办法,是断绝获得信息的渠道,除非在极少见的状况中.这种时候,我喜欢去读诗,要是真有某个事件很重要,它总有办法传抵我的耳朵.

同样的方法可以用来解释为什么时间尺度短的新闻充斥噪声,时间尺度长的历史中噪声则多已剔除.这可以说明为什么我宁可不看报纸,绝不闲聊市场,而且到了交易室,总是找学数学的人和秘书一谈,却不找交易员.这可以说明为什么最好在星期六看<经济学人>(TheEconomist)周刊,而不要每天早上看<华尔街日报>.除了因为看这两种刊物的知识阶层有很大的差距,从信息发表的频率来说,我也建议这么做.最后,这可以解释为什么太密切注意随机性的人反倒会被烧伤,他们由于体验到一连串的痛苦,情绪上筋疲力尽

想起巴菲特经常说的: “我看不懂. 看不懂科技股,看不懂比特币.” 但我个人理解是,只要清楚知道自己哪些是能看懂的就够了,市场那么大,不可能赚每一分钱.

对进化论的误解

达尔文的观念谈的是繁殖适应性的问题,不是谈生存.

动物是有适应力,但不是每一只动物都能适应,而且不是时时都能适应.一只动物有可能因为它的样本路径很幸运而生存下来,同理,一个行业中”最好的”人才也有可能来自一群人才,他们能够生存,是因为过度适应某一样本路径-那条样本路径并未出现与进化有关的稀有事件

帕斯卡对统计学的看法

我要说的论点是:如果统计学在某些事情上对我有帮助,我会去用它.如果它构成威胁,那么我就不用它.我会接受过去能给我的最好东西,但不被它危害

这里可以提一个有趣的轶闻,来自 帕斯卡的赌注: 帕斯卡认为我们应该信仰上帝,因为要是上帝不存在,我们的信仰也不会给我们造成什么损失,要是存在,不信仰反而要下地狱.信仰是一笔划算的买卖(看,就是这么实在的人,求上帝此时的心理阴影面积)

提到的几个概念

我实在是太熟悉了,因为我经常阅读社会行为和经济刊物,直接放wiki链接吧

林迪效应
幸存者偏见
无限猴子
外部效应
网络效应
边际成本
蒙特卡洛模拟
心理账户

推荐的书籍: 黑天鹅; 知识的骗局 ; 自私的基因 ; 波普尔:科学发现的逻辑 ;

最后

最后说一下,这本书虽然有名,但它只是提出了一个现象,一个问题.完全没说怎么解决.例如我当然知道无限猴子的存在,总有那么一个人靠着极强的运气站到了顶端,但知道这个现象对我毫无指导意义,因为没有办法复制.

应对的方式作者是在 反脆弱一书提的,我整理一下笔记再发出来吧.

欢迎用Dogecoin支持我不断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