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影)Undercover-Billionaire-隐姓亿万富翁


轻松一点,看一个真人秀.挺有意思的

隐姓亿万富翁 Undercover Billionaire ,有人说这是鸡汤,纪录片也不够真实,怎么看取决于我们个人,我在观看的过程只能说不停的问:他是怎么做的?他是怎么思考的? 这篇文章说说我看到了什么.

从零开始他的思维轨迹是怎么样的

  • 第一件事是:先了解当地的生活成本.
    • 一个月需要$1100,涵盖房租, 水电,伙食 (我不知道他是怎么算的)
    • 然后制定了他的第一个目标: 在一周内赚到涵盖三个月的基本生存需要的金钱: $3300
      他这样对我们说:当你为生计疲于奔波的时候, 在时间和金钱上你都没办法为未来做规划.

这时候读者可以停下来,想想你一个月工资有多少是去还信用卡,花呗,房租上. 当你没有第一笔资金的时候,就应该想法设法把节省开支, 为以后铺路.但比起存钱,现在更多人是过度消费.

非线性思维

第一周结束后, 他的行为就已经明显超出我现在的认知了:他的事情都是并行的

  • 他还没凑齐需要的启动资本,已经在对比行业,哪个行业在当地有发展的潜力
  • 他还没凑齐需要的启动资本,也不知道自己最后要做的事情,就知道自己会需要一个店铺
  • 他还没凑齐需要的启动资本, 已经在列举团队需要的人,自己单干不了
  • 他还没凑齐需要的启动资本, 已经知道需要专业的律师摆平合法性的问题
    正常人会怎么操作? 第一,先赚到第一笔启动资金.然后看看自己适合做些什么, 找到合适的店铺,研究产品, 开始找厨师, 准备开张, 后期参加比赛提高知名度.一步步来,别人说这叫稳扎稳打, 因为任何一个环节断裂都会影响下一步的执行, 但Glenn基本在第一步的时候已经想好了整个框架,然后让所有事情并行!! 他当然知道任何一步的失败都会让下面的执行付诸流水,但这或许才叫创业,本来就是一件低成功概率的事情.

我们开启了上帝视角,以为他做的事情都挺自然的,我看来就是一个老手,创业本来是一个摸索的过程,他过去的经验让他进行了 路径优化.所以他知道坑在哪里, 要是是菜鸟一股子埋头先执行,后面可能就把自己搭进去.至少我曾经是这样的菜鸟.为什么并行化处理会让我觉得震撼? 想想我们多少人,总想着万事具备,每个环节都准备好了才敢行动?认定一个人,却认为自己还需要两年筹备时间;想创业,却觉得自己成功概率不大,准备还没充分,需要再等等,其实都不应该是,事情之间可以并行, 能确定一个大的方向,接下来就算是遇到问题,那就想办法解决问题. 真不该期待每个环节都OK了,有把握了才采取行动. 把握是一点点根据反馈增强的, 100分的事情做到40分也不是一个差的结果.
当然,我是有一个疑惑的:,为什么Glenn不从事他的老行业,我更好奇的是这一点,但导演和Glenn都没有说出来.我们只能看到Glenn一开始想做啤酒这事情(当然也是经过调查)

还有一个细节, Glenn大部分时间很大胆,却在一件事情上十分谨慎甚至愿意花费当时自己1/3的财产: 法律.(最不可抗的因素,最不可能通过努力改变的就是当地法规,他估计吃过亏).想要是他前面忙活一阵子,一切顺利,最后被法律禁止,这种打击就是致命的. 他还是用了路径优化让他及时调整了方向.

怎么组建团队

当有人落后的时候, 他使用的是同侪压力: 到底对方是有野心,还是看走眼. 让事情来发酵发酵(他没兴趣去培养一个新人,也没时间.)

当地经济一般, 人也不会很功利, 这给他开始的资本. 就是说,你只要花时间, 有概率找到别人忽略的资源 (结果在废区里面找到三个轮胎, 卖了1.5k… 虽然我觉得挺🐶扯的),当地人懒散(时间价值不高),所以也愿意前期无偿帮助他.

当地的就业帮助中心. ( 别的先不说, 深圳当地政府对创业公司的扶植, 我们了解多少?? 只要用心,你可能连办公室都可以免费拿到. 房租都可以省下来那种. 北京中关村的清华内部孵化项目就是之一. 这些都是隐形的资源, 你知道就存在,你不知道就不存在 )

基本没有遇到一个像样的竞争对手.(毕竟不是拍电影) 他是组合了元素.

有意思的是: Glenn最擅长的,按他说的,就是组建团队,让对的人发挥相应的价值. Glenn创造了一个框架,让他们在其中自由发挥,也就是说,Glenn相信他的团队可以创造出比以前更大的价值.

启动资金

  • 三大笔钱, 两个来自卖车(利润率简直令人发指)一个卖房子(10天交房,两周装修,一周出售, 放在天朝,别想了.)
  • 无论是卖轮胎还是卖房子,像他一開始說的: 先找到買家才準備商品,這一點他一開始強調很多,但是他作為富翁的做事風格.只要他选择的商品有问题(例如流通性差卖不出去),故事就结束了.
  • 後期他基本就是買家還沒找到商品先行. 有一點可能是,他選的東西不缺乏流動性. 汽車, 房子,都是很好的出賣品(但他是怎麼調查出來的?視頻沒有說. )

那个被炒掉的人, 她的问题在哪?

  • 不會溝通? 其實一開始她願意接受別人的意見,對自己做的不好的會努力去改進
  • 試吃的時候,她只要求說別人要相信她. 但她其實沒有展示出更多為此做出的努力.
  • 沒有即時說出自己的困難
  • 把情緒帶到自己的團隊,甚至是顧客身上. 這個我覺得是最要命的缺點
  • 反思: 這人有能力,卻在極限壓力下表现出失控的一面,我是老板,这种人也不敢让她在团队久呆.

对比:另一部纪录片和一本书

香港有另一个纪录片说的是完全相反的事情: 穷富翁大作战, 功成名就的富翁们,当真的开始从底层开始奋斗,他们发现每天大部分时间都会为了温饱而出卖自己的劳动力.有一本书 我在底层的生活 讲的也是类似的事情, 并且一旦在温饱挣扎,人会变得短视,自私.我在底层的生活作者自诩受过高等教育却羞愧于自己那段时间表现出来的’个性’.

  • 一定要想办法解决你的温饱问题. 这是Glenn第一个考虑的事情,为了这个目标他愿意节省消费,做苦力.

  • 不要拿你的短处去跟别人的长处比,例如你再怎么熬夜都熬不过年轻人,到了一定年纪,沉淀下来的经验至少让你能扬长避短

  • 穷富翁大作战一来疲于解决温饱,二来年迈的身体还在做体力活,这根本没办法翻身.

  • 趁年轻, 不要当月光,还是存钱吧.当然也要知道钱不是节省下来的,总要投资出去,一般到最后就是自己创业, 而且是要自己交学费. 失败率高, 这里只能建议: 真的让起码有一份还在赚钱的职业, 在自己优势圈做边缘探索, 最后选的是要自己能坚持的, 能热爱的方向去尝试,不然一遇到困难你总会放弃. 这一点在 提到过.

  • 最后,认赌服输. 输了就老老实实继续打工赚钱. 知道自己这次死在哪,还没凉透,那就等待下次表现更好吧.

说起非线性思维,一个奇怪的想法

我们正常的恋爱方式是,先是锁定了某个人,因为喜欢所以在一起. 但换个思维, 人真的那么重要? 我们想要喜欢上某些人都是因为概率导致的,你总会遇到你更喜欢的人.所以可能先尝试在一起,后面发现真的喜欢上了,可能也是一个不错的方式吧.

欢迎用Dogecoin支持我不断记录